每日三思(5月15日)
每日三思(5月15日)
问题一:今天学了什么?
今天了解了SVM的基础原理,然后观看了红杉AI Ascent会议
问题二:AI Acsent会议讲了什么?
一、AI 从“不可避免”走向“迫在眉睫”
过去一年,AI 的发展进入快车道。基础设施已经齐备,包括算力、数据、网络、人才和全球分发渠道。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相比,AI 技术的普及更快,覆盖人群更广。ChatGPT 的发布被视为“发令枪”响起,全球用户迅速涌入,AI 的社会关注度与接受度都远高于前几次技术浪潮,门槛也大大降低。
二、AI 同时重塑软件与服务两大市场
AI 应用的商业路径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。很多产品从最初作为工具出售,逐步升级为协助执行任务的“协作系统”,最终变成可以完全自动完成任务的“自动驾驶系统”。这意味着收入来源从传统的软件预算,向人力成本预算转移,AI 不仅改变了工作方式,更重塑了价值捕获的方式。
三、应用层仍是价值高地,垂直领域机会巨大
尽管基础模型能力在增强,并逐渐下沉至应用层,但从实际商业价值来看,应用层依旧是最重要的战场。红杉认为,最具竞争力的创业公司往往不是从技术出发,而是从客户问题出发,反向构建垂直化、行业专属、功能聚焦的解决方案。这类产品可以通过流程整合、人机协作、数据闭环形成护城河,建立持续领先优势。
四、衡量 AI 创业公司成功的三个关键指标
第一是收入质量,必须区分真实用户价值带来的收入,还是仅为测试产品或跟风尝鲜而产生的“气氛营收”。第二是毛利率路径,虽然初期算力成本高,但随着模型推理成本持续下降,加上产品价值提升,未来毛利可期。第三是数据飞轮,必须明确数据机制是否真正推动核心业务指标,否则只是噱头。
五、AI 应用进入用户日常生活,多个行业已率先爆发
用户活跃度显著提升,ChatGPT 的活跃度已接近 Reddit。应用落地层面,语音生成已跨越“恐怖谷”,代码生成工具进入主流,医疗、广告、教育等领域也出现了极具爆发力的创新产品。AI 不再只是科技圈的探索,而是正逐步嵌入每个普通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。
六、AI 代理(Agent)是下一波重大浪潮
继独立智能体之后,出现了智能体网络(Agent Swarms),多代理协作处理复杂任务。红杉预测未来将进入“代理经济”阶段,代理不仅传递信息,还将执行任务、管理资源、建立信任、完成交易。这将极大重塑人与机器的关系,不是取代人,而是与人协作共生。
七、构建代理经济的三大技术基础
首先是身份持久性,代理需要持续保持自己的行为一致性,并长期记住用户信息。其次是通信协议的标准化,类似于 TCP/IP 之于互联网,目前 MCP 等协议初具雏形。最后是安全性,未来人与代理之间的协作高度依赖身份验证、访问控制和信任机制,安全将成为核心保障。
八、AI 正在重构个体的工作模式与组织形态
人们需要适应从确定性计算向随机性计算的思维转变,这是所谓“随机性思维”,即系统可能会做出不同响应,但整体仍然有效。个体也将从执行者变为管理者,未来大多数人将学会如何高效地指挥和协作 AI,而不是亲自完成每一项任务。这将极大提升杠杆率,但也对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。
九、AI 正在推动“丰裕时代”的到来
AI 大幅降低了创造内容、开发软件的门槛与成本,未来劳动力将变得“便宜而充足”。真正稀缺的能力将不再是能不能做,而是做得好不好——判断力、审美、品味成为竞争焦点。这种转变将深刻影响产品、服务、管理和组织的演化路径。
问题三:SVM的基本原理是什么?
SVM(支持向量机,Support Vector Machine)是一种经典的监督学习算法,主要用于分类任务,也可以用于回归和异常检测。它通过寻找最大间隔分类边界来实现高效分类的机器学习方法,适用于中小规模数据集。
一、SVM 的核心原理
SVM 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优的分界线(超平面) ,将不同类别的数据尽可能清晰地分开。
关键概念:
一、间隔最大化(Margin Maximization)
SVM 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最优超平面,将两类数据尽可能分开,并使分类间隔最大。
基本形式:
假设超平面为:
其中:
- 是法向量(决定超平面方向)
- 是偏置项
- 是输入样本点
对于线性可分的数据,我们希望满足以下约束:
分类间隔公式:
分类间隔(margin)为:
最优化问题:
SVM 的目标是最小化 ,在上述约束下求解最优 和 。
这是一个典型的带约束的最优化问题,通常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。
二、支持向量(Support Vectors)
支持向量是指那些距离分类边界最近的样本点,它们决定了最终的分类边界。
数学表达:
在求解过程中,引入拉格朗日乘子 ,只有对应的支持向量其对应的 ,其余样本的 。
最终决策函数为:
其中, 的样本就是支持向量。
三、核技巧(Kernel Trick)
当数据不是线性可分时,通过核函数将原始空间映射到高维空间,使其变得线性可分。
核函数定义:
核函数 表示两个样本在高维空间中的内积:
其中 是映射函数。
常见核函数公式:
核函数名称 | 公式 |
---|---|
线性核(Linear Kernel) | |
多项式核(Polynomial Kernel) | |
RBF 核 / 高斯核(Radial Basis Function Kernel) | |
其中:
- :控制核函数“宽度”
- :常数项
- :多项式的阶数
二、SVM 主要用来做什么
- 分类任务: 如图像识别、文本分类、垃圾邮件检测等。
- 回归预测(称为 SVR): 预测连续值,如房价、温度变化等。
- 异常检测: 检测偏离正常模式的数据点,用于欺诈检测、设备故障诊断等。
三、SVM 的优点和缺点
SVM对小样本和高维数据有较好的分类性能。适合处理图像、文本等复杂数据。但是训练时间长,尤其在大规模数据集上效率较低;对参数选择(如核函数、正则化参数)敏感,需要调参。并且不太适合噪声多或类别重叠严重的数据。